冥想能帮我们集中精神、放松心灵,掌控自我意识并获得内心平静。你可以随时随地冥想,即使周围很吵也能找到平和宁静。下面来介绍冥想的方法。

  一、准备冥想

(一)选择环境
- 找安静平和的地方,比如衣帽间、办公室等私密空间,初学者要避免外部干扰,可关掉电视、手机等设备。若想听音乐,选宁静柔和、不断重复的,也可拧开水龙头,流水声能助你静心。冥想不一定要完全静默,不必戴耳塞,学会无视噪音专注冥想很重要。户外也是不错的选择,但不能在繁忙马路等吵闹场所,可以坐在树下或花园草坪上。


(二)穿着舒适
- 穿宽松衣物,最好脱掉鞋子。冷的话加毛衣或开衫,在不便更衣的地方尽量让自己舒适,比如脱鞋、解衬衫扣子、松皮带等。


(三)确定时间
- 初学者可从每天五分钟开始,资深冥想者推荐每天两次、每次二十分钟。在固定时段冥想,让它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,坚持下去很重要,不要因没效果就放弃。不要频繁看时间,可设轻柔闹钟或根据某个事件结束冥想。


(四)做伸展运动
- 冥想需静坐一段时间,所以先做伸展运动放松身体和心灵,这能帮助你在冥想时不把注意力集中在酸痛部位。久坐电脑前的人要拉伸脖子、肩膀和后腰,莲花坐冥想者要放松腿部。


(五)选择坐姿
- 找到舒适的姿势,传统是莲花坐或半莲花坐,但需要身体柔软才能挺直腰板。也可选择不双腿交叠的坐姿,骨盆前倾,让脊柱位于大腿骨中央上方。可坐在厚垫子前端或给椅子后腿垫东西让其前倾。重要的是舒适放松,脊柱支撑身体重量。可双手搭在交叠双腿上或自然搭在膝盖、垂在身侧。


(六)闭上双眼
- 初学者先闭眼冥想,阻绝视觉干扰专注凝神。习惯后可睁眼冥想,适合易睡着、太刻意或闭眼会看到烦躁画面的人,睁眼时要“放空”但不能恍惚,目的是放松而清醒。


二、进行冥想


(一)跟随呼吸
- 这是基础方法,适合初学者。集中注意力在肚脐上方,感受随呼吸起伏,正常呼吸不要刻意改变节奏,只意识呼吸不要思考判断,可想象肚脐上有硬币、大海浮标、肚子上有莲花等帮助冥想。走神了就拉回思绪专注呼吸。


(二)重复咒语
- 曼特拉冥想是反复默诵咒语,初学者可选简单词如“一”“宁”等,也可选择传统咒语“欧姆”“萨特、起特、阿南达”。咒语能创造思绪共鸣,让你从杂念中脱身进入深层意识,走神了就再专注默诵,进入深层意识后可不必继续默诵。


(三)集中注意力在某样东西上
- 睁眼冥想可注视某样东西进入深层意识,比如蜡烛火光、水晶、花朵、圣人图像等,摆在视线水平处平视,直到焦点以外模糊只剩它,全神贯注可进入深层平静。


(四)学会想象
- 想象平和场景,如温暖沙滩、繁花草地等,变成心灵圣殿,进入后探索景象、声响、气味等,想呆多久呆多久,离开时深呼吸再睁眼,下次可回同一个地方或想象新场景,反映自己的状况和人格。


(五)身体扫描
- 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在身体部位上逐一扫描放松,从脚趾开始,感受并放松紧绷肌肉,按脚、小腿、膝盖等顺序向上,最后集中在整个躯体享受平静放松,跟随呼吸休息后结束冥想。


(六)尝试心轮冥想
- 心轮位于胸部中央,对应爱等情绪。闭眼摩擦双手产生热度能量,右手覆在心轮位置,左手再覆上,呼气时低吟“余姆”,想象绿色能量从胸腔涌出到手掌,这是积极情绪,可释放给珍爱的人和世界,感受身体内部能量场。


(七)尝试步行冥想
- 选择干扰少的地方,可脱鞋,抬头挺胸,双手交握,右脚缓慢踏出一步,专注“行走”动作,缓一缓再踏第二步,走到尽头停稳转身,原路返回,像呼吸冥想一样专注双脚移动,感受与大地的联系。


三、日常冥想

(一)日常生活中练习静思
- 随时练习,压力大时专注呼吸清空负面情绪,吃饭时感受食物和进食体验,多感受身体动作和当下体验,生活于静思之中。


(二)选择健康生活方式
- 健康饮食、适度运动、充足睡眠,冥想前少看电视、不抽烟喝酒,保持清醒意识提高冥想质量。


(三)阅读属灵书籍
- 有人认为读属灵书籍和宗教经典能帮助了解冥想,获得内心平静和灵性认知,可撷取智慧箴言在冥想时复习。


(四)参加导师冥想课程
- 不知如何开始可报名课程,学习冥想方法,也可进行灵性退修之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。


(五)每天同一时段冥想
- 固定时段冥想易成为习惯获更多益处,清晨好但饭后不宜立即开始。


(六)明白冥想是旅程
- 冥想目的是净化思维、获得平静达到心灵高度,但可能需数年才能达到较高境界,没关系,它是旅程,每一步都更接近目标,不要过分注重质量,只要感觉更平和愉悦宁静就是成功。


小提示


- 设轻柔闹钟提醒时间,平时关注情绪想法,别被内心声音牵着走,不适时先做放松活动再冥想,正确姿势能让呼吸更顺畅,平静时可做想做的事,冥想已在发挥作用,选适合自己的方式,欲速则不达,可从短时间冥想开始逐渐延长,长期冥想好处多。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
0.152788s